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恒烽会展-会展新闻

“‘一带一路’大战略下,民间组织的国际化道路”研讨会在清华举行

作者:恒烽会展

 4月29日,“‘一带一路’大战略下,民间组织的国际化道路”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CIDEG)举行。此次活动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美国环保协会、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环境保护部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和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CIDEG)共同主办。会上,来自政府部门、民间组织和学术机构的代表共同就“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民间组织的国际化意义和路径进行了探讨。
 
    “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近期提出的一项宏伟战略,通过建设“一带一路”,我国将与沿线各国人民共商、共建、共享人类新的文明成果。在建设“一带一路”的过程中,除了需要政府和企业的积极参与,也应该重视和强调民间组织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美国环保协会主席、清华大学全球领导力杰出访问研究员Fred Krupp作主题演讲。

    美国环保协会主席、清华大学全球领导力杰出访问研究员Fred Krupp(弗雷德·克虏伯)首先以美国环保协会为例,讲述了他如何在30年中,带领美国环保协会从一个草根组织,发展成为会员超过百万,影响遍布全球的国际化NGO。他指出,美国环保协会通过运用科学和经济两把利剑,将为最紧迫的环境问题寻找解决方案视作组织的使命。

    随后,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秘书长黄浩明表示,由于民间组织具有公益性、非营利性、志愿性等天然属性,使其更具有亲和力,便于与沿线各国不同利益、观念的社会群体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黄浩明主要谈到中国社会组织国际化战略的现状,认为中国社会组织国际化战略面临的主要挑战是缺乏政策依据,规模小、资金不足,体制制约、政府资金支持不够,缺乏专业人才。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助理秘书长方莉作主题发言。

    在会议的圆桌讨论环节,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副局长刘振国,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助理秘书长方莉,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院长王名,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孙同全共同围绕这一话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和解读。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院长王名作主题发言。

    嘉宾们一致认为,“一带一路”建设离不开民间组织的参与,国家应该积极支持并扶持民间组织参与“一带一路”。通过民间组织开展的民间交流和沟通,为“一带一路”创造良好的国际社会舆论,成为实现沿线国家之间合作共赢的桥梁。同时,鉴于西方国家开展国际活动的时间较早,经验更为丰富,可以鼓励中国民间组织加强与这些国家的合作,吸收和借鉴其良好的做法和先进的经验,以提高自身参与国际活动的能力。

    最后,美国环保协会副总裁、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委杜丹德(Dan Dudek)对研讨做了点评。他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社会组织的国际化方面的确还存在一些障碍。国合会过去为中国政府应对环境问题提出过很多很好的建议,把环境保护的理念融合到“走出去”战略中是非常好的战略思想。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和背景,作为一个国际组织,当要决定“走出去”时,应该做好学习和适应的准备。
 

版权所有: 四川恒烽国际会议展览有限公司       蜀ICP备102039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