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恒烽会展-会展新闻

2015北京国际听力学大会展示未来听力技术

作者:恒烽会展

2015北京国际听力学大会是中国举办的听力学领域首个国际学术会议,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知名学者

、国内顶级专家和相关从业人员近500人参加了会议。在会上,听力学未来技术备受瞩目。
 
  现有人工耳蜗使用外部麦克风收集声音,但新的植入式人工耳蜗将改用使用者自身的耳道和中耳。由于采用完全

内置方式,如何降低功耗就成为这种人工耳蜗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为此,研究人员使用了定制的低功率滤波器和放大器,这些装置能在功耗极低的情况下对声音信号进行精确的处

理和还原。此外,他们开发了新型信号电路,能将芯片能耗降低20%到30%。
 
  VEST的设备能够让人们通过感受振动,“触摸”到声音,由神经学专家David Eagleman带领电子工程专业学生共

同研究开发而成,该产品外形为可穿戴背心,能够把环境声音频输入转换成振动的形式,帮助听觉障碍人士通过振动

来感触声音。
 
  电生理测试进一步证实,由干细胞生成的这些毛细胞能够感知重力和移动。细胞培养物中还形成了和通常连接内

耳细胞、大脑神经元一样的细胞,它们与毛细胞相连。研究人员表示,需开展更多研究来确定与听觉感知相关的内耳

细胞可能形成的机制,以及如何能够应用这些过程形成人类内耳细胞。这项新研究为更好地了解内耳发育、构建新药

开发模型、通过生成细胞疗法来治疗内耳疾病开启了一扇大门。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新华医院听力中心主任黄治物表示,研究人员使用技术精湛的3D打印机制造了仿生

耳,其中,内置电子助听器最引人关注。最新仿生耳的设计,可将电子生物与3D交织体协同结合在一起。
 
  科学家证明,人体大脑会以不同的脑电波来应对人们在对话中所听到的字句。由于人脑处理思维的方式与处理声

音的方式相似,科学家们由此断言,将来可以研制出一种“读心”装置,植入脑损伤病人头部便可了解病人在对话中

确实听到的字句,从而推断病人对对话的理解程度。
 
  目前各国的新生儿听力筛查数据显示,及时诊断阳性新生儿的听力是最大的困难,由于居住分散和遥远,相当一

部分新生儿最后无法得到跟踪诊断和治疗。
 
  听力学家将能利用远程医疗技术,遥测大部分听力学的常规电生理诊断,比如脑干诱发电位测试、耳蜗电图测试

和耳声发射检查等。远程技术能让听力学家检查婴儿的耳朵,发现是否有任何发育异常或者中耳疾病等;当地的医护

人员只需将电极安放到婴儿头部区域,远在他方的听力学家就能利用遥控技术,实施各种测试,并很快地获得准确的

测试结果,从而大大提高了诊断的效率,避免未通过筛查的婴儿的遗漏。


四川恒烽国际会议展览有限公司是四川省第一家国际性的会展公司,专业提供商务会议及公关活动、营销策划,国际

化展览运营管理的综合性会展服务提供商,致力于为企业,社团组织,政府等客户量身定制个性化、专业化、国际化

的商务会奖及展览解决方案,协助活动主办方实现其目标。

版权所有: 四川恒烽国际会议展览有限公司       蜀ICP备10203905号